11 月股東快訊

我們已更新淨零過渡計劃
我們已公布新一份淨零過渡計劃,當中列出我們如何與時並進、以商業為基礎的方針,協助客戶於全球邁向淨零經濟的過程中取得成功。
基於我們於2024年1月發佈的首個淨零過渡計劃上,這份更新的計劃重申我們在2050年前成為淨零銀行的抱負,同時應對全球布局顯著轉變,使得轉型步伐更加不均衡。
這次更新的計劃基於我們對客戶轉型有更深入的了解,亦考慮到最新的科學指引及滙豐簡化組織架構後的優勢,使我們能夠更好地提供涵蓋各個行業和價值鏈的銀行和投資服務方案。
迄今為止的進展
自2020年定下淨零排放抱負以來,我們在多個領域取得進展,當中包括:
-
2025年上半年錄得可持續發展融資及投資金額達541億美元,按年增加19%
-
自2020年以來,我們提供及促成4,477億美元的可持續發展融資及投資,正朝著2030年之前提供及促成7,5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的目標邁進
-
將資產負債表內融資項目的絕對排放量減少30%(根據《2024年報及賬目》呈報的目標行業基準及進度數據)
-
將範圍一及範圍二的直接排放量減少76%(相對於2019年基準)
實施支柱
更新後的淨零過渡計劃繼續圍繞三大核心實施支柱:支援客戶、將淨零排放融入我們的營運方式,以及攜手合作營造有利環境。
建基於以上支柱,更新後的計劃進一步加強以下方面的工作:
-
以客戶為中心:進一步調整我們的優勢、能力及資本,以滿足客戶不斷轉變的轉型需要
-
切合商業環境:更深入掌握淨零過渡為客戶、股東及我們所服務的經濟體帶來的發展機遇
-
靈活敏捷:藉著更精簡的組織架構,務實應對瞬息萬變的外圍環境
滙豐集團行政總裁艾橋智表示:「我們更新淨零過渡計劃,是基於對客戶的具體過渡需要有更深入的了解,明白淨零過渡將會為客戶、股東及我們所服務的經濟體帶來龐大發展商機。」
「在更新計劃下,我們銳意藉著滙豐優勢及更簡化的組織結構,為客戶提供更針對性服務:支持經濟並減排,並在新經濟體推動創新、增長及發掘重大機遇,同時繼續朝著我們的淨零排放抱負及目標邁進。」
有關詳情請參閱摘要(只有英文)。

於HSBC Orion發行全球最大規模數碼債券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透過滙豐的數碼資產平台,發行多幣種數碼綠色債券,金額達100億港元(約13億美元)。
這次發行是至今全球最大規模的數碼債券,涵蓋港元、人民幣、美元及歐元四種貨幣。
除了提供我們的數碼資產平台HSBC Orion發行債券之外,滙豐亦擔任聯合全球協調人、聯合牽頭經辦人及聯合賬簿管理人。
滙豐亞洲及中東地區聯席行政總裁廖宜建表示:「這次於HSBC Orion平台發行的數碼綠色債券錄得破紀錄的發行額,獲得來自多個市場、更多機構投資者參與,進一步突顯分布式分類帳技術在提升債券市場規模的潛力。」
這宗交易亦標誌著全球首批在交收程序中應用人民幣及港元代幣化央行貨幣的數碼債券。
自2024年起,HSBC Orion已支援多個具代表性的數碼債券項目,包括香港首個由私營機構發行的數碼原生債券,以及首個在香港和澳門上市的數碼債券。
截至目前,HSBC Orion是2025年全球數碼債券交易量排名第一的平台。

環球企業逐漸適應貿易不明朗因素
根據我們最新發表的Global Trade Pulse貿易調查報告,受訪企業在面對不斷變化的貿易及關稅不利因素的情況下,正逐漸進入一種持續適應的穩定狀態。
有關調查覆蓋17個市場,訪問6,750家企業的領導層,了解他們對關稅及貿易環境的看法。
超過80% 的企業正採取行動或計劃多元布局供應鏈以降低貿易風險,67% 的企業表示貿易政策對業務的影響比六個月前較趨明朗。
調查結果亦顯示:
-
經歷了2025年上半年的重重挑戰後,企業正逐步站穩腳跟,對貿易及關稅布局有更清晰的了解
-
50% 的企業計劃進軍新市場
-
66% 的企業預計未來六個月成本將進一步上漲
-
77% 的企業表示他們能夠容易了解近期的貿易政策變化
明朗化與信心
報告結果顯示,政策前景日益明朗,是企業作出知情決策及事先規劃的關鍵第一步。
隨著企業更加了解新貿易格局,他們對收入的憂慮已顯著緩解。環觀全球,22% 的企業擔心供應鏈中斷在未來兩年對收入造成25% 以上的負面影響,較六個月前的37% 顯著下降。
大多數企業(53%)目前預計收入會在未來六個月增加,而58% 的企業預計收入會在未來兩年增加。
市場趨勢
為貿易規例作好準備已成為企業適應新環境的關鍵要素,使企業能夠更妥善應對政策轉變並調整策略。
調查結果顯示,美國企業對貿易規例轉變的準備最為充分,52% 的美國企業認為已掌握足夠資訊並作好準備;相比之下,歐洲企業的比例為35%,東亞洲及北亞洲企業的比例僅達32%。
除了多元化布局之外,企業亦設法開拓新貿易走廊,以增強抵禦市場不穩的能力。
歐洲(40%)及東南亞(36%)是企業擴展業務的首選地點,其次是北美(32%)、東亞洲及北亞洲(同樣是32%)。
滙豐環球貿易方案主管Vivek Ramachandran表示:「儘管全球貿易談判不斷進行,關稅政策不斷轉變,但企業似乎進入一種持續適應的穩定狀態。」
「貿易及關稅格局日趨明朗,增強企業提前規劃的信心;許多企業不再將國際貿易視為風險,而是重新出發的契機。」
深入了解
瀏覽Global Trade Pulse貿易調查 了解詳細調查結果。

協助藝術收藏家拓展視野
滙豐私人銀行最近發表的《The Art of Preservation (保存的藝術)》報告指出,藝術收藏家必須將愛好與策略目標互相結合,才能確保其投資長期保值,並且代代相傳。
這個報告探討高淨值人士及超高淨值人士如何規劃及管理藝術收藏品。
根據德勤估計,2026年全球超高淨值人士與藝術品及收藏品相關的財富總額可能高達2.86萬億美元,而2022年則為2.17萬億美元。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署任行政總裁Gabriel Castello表示:「藝術品有別於股票或債券等傳統金融資產。藝術品不能賺取股息,價值亦無法在螢幕上追蹤。藝術品的價值高低取決於美感、稀有程度及文化意義。」
「收藏及管理藝術品需要清晰明確的目標,與家庭成員坦誠溝通尤其重要。」
「只要高瞻遠矚、細心挑選,私人收藏亦能成為代代傳承的珍貴資產,甚至造福社群。」
深入了解
觀迎前往滙豐私人銀行的「Art of Preservation(保存的藝術)」網頁查閱報告(只有英文),並觀看一系列由我們的藝術品專家講解的影片。
瀏覽滙豐私人銀行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家族管治、家族辦公室顧問及慈善事業主管Russell Prior的文章,了解為何藝術品的價值難以界定(只有英文)。